DeepSeek这几天无论是官方还是硅基用起来都超级卡 其他的要么是自己部署要么是其他的很麻烦的操作,对于一个想用ai的小白来说太麻烦了…
终于朋友们,我发现了一个DeepSeek R1满血版并且用起来超级流畅的网页叫flowith!这里接入了最新DeepSeek的模型并且支持显示思维链,还自带联网模式。与此同时,他还支持各种其他模型,比如GPT,Claude,Gemini等等,而且是一个画布一样的交互方式,十分新颖!
刚刚试了下比较模式,让各种模型给我画最近爆火的哪吒,实在画的太好笑了… 另外这个网页自带知识库功能,大家不用再花时间本地部署并且还要学乱七八糟去搭建个人知识库了!
只需用flowith的文档管理功能(PDF/Word/网页都能直接上传)整理好资料后,选中集成的DeepSeek-R1模型就能智能问答,特别适合处理工作文档。亲测三步就能跑通:注册flowith账号;拖文件/粘贴链接自动解析;选DeepSeek r1模型直接提问。
Flowith产品解析
1. 基于画布和思维导图的交互:与传统的上下文对话交互不同,Flowith采用类似Figma/Xmind的画布交互方式,巧妙的用卡片来承接对应不同数据展示。非常适合对某个任务的拆解分析、对某个问题的由浅入深的分析。让我感觉,这就是另一维度的Heptabase
通过引用节点进行提问,自然而然的在画板中就形成了自己的知识脉络或思维地图。就像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那样巧妙
2. 智能生成模式:Flowith在创建新对话时,会根据问题自动配对最适合的语言模型。如果选择了脑图发散模式,生成的画板就是脑图格式的。还支持联网搜索、MidJourney生图
Flowith支持多格式(pdf、图片)提问;支持多种AI模型GPT3.5、4.0-Turbo、Claude3 Opus等)调用,其中GPT 3.5为免费调用
3. 多人写作与社区分享:Flowith允许用户实时在画布上与他人协作生成内容,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好友或在社区公开。可以直接在画布上进行多人讨论。显然,Flowith希望像Notion一样,让用户自己讲故事。而且随着公开的作品越来越多,未来「AI工作流」作品也有不小的商业化价值空间
总结与思考:在各类AI产品打得火热的时代,大家都在卷模型、卷算力。但很少产品思考人与AI在不同应用case下的理想交互是什么?传统的上下文交互,往往只能通过一次对话解决一个问题,而且翻看历史记录其实很累;Flowith用画板和脑图为主要信息呈现方式,其实更接近用户在专注完成一个任务的场景。完成一个任务,需要调研、分析、发散、拆解子任务、分析任务执行方式等多个复杂事项,在画板上跟AI一起涂鸦,最后的这幅画,其实就已经是思维结晶和任务地图了。期待Flowith的持续更新!